点击全文阅读
摘自丨基础工程网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
![]()
(三)混凝土灌注桩桩位允许偏差 (mm)
![]()
1、施工机具的好坏对能否保证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好合适的施工机具是实现质量控制的前提。2、桩机就位首先要保证工程桩位的准确无误,为此,除全面测设工程桩位外,还应在桩机就位时复测工程桩位,并采取不同的测站进行复核,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用钢尺对前后左右相邻桩位进行相互校验。在灌注桩施工中的桩位控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发生错误将难以弥补。3、桩机就位的基本要求是平面位置准确,桩机机台水平、稳固,安装就位后要用水平尺和测锤校验,由于在冲孔过程中振动较大,常因桩机机台未垫实而发生倾斜、偏位,因此,在冲孔过程中尚应定时或不定时的复核钢丝绳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这样桩的垂直度和桩位才有保证。4、冲孔灌注桩是靠泥浆护壁,防止坍孔,运用泥浆循环清孔掏渣,泥浆比重和粘度是两项最直观、最重要的指标,泥浆比重太小则难以护壁,容易坍孔;泥浆比重太大则会影响冲孔进度且壁膜太厚,因此,正确控制泥浆比重是成孔施工顺利及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依土层不同而采用不同数值防止出现扩孔、坍孔的情况,从而保证工程质量。5、冲孔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进尺速度加以调整,若进尺速度快而循环量小,泥浆必定粘稠而泥块沉渣多,影响成孔质量;在松软地层若循环量大,则会造成扩径甚至坍孔。终孔时,需对桩孔的孔深、孔径和是否到达持力层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终孔。6、冲孔灌注桩属部分挤土成孔法,应实行跳打原则,防止因桩机荷载和冲孔所产生的应力释放而影响到刚浇筑完混凝土的邻桩的质量,当无法调整避开时,应至少待混凝土浇筑完成72小时后方可进行邻桩施工。7、冲孔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进尺速度加以调整,若进尺速度快而循环量小,泥浆必定粘稠而泥块沉渣多,影响成孔质量;在松软地层若循环量大,则会造成扩径甚至坍孔。终孔时,需对桩孔的孔深、孔径和是否到达持力层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终孔。8、通常运用二次清孔来达到混凝土灌注前对泥浆的技术性能要求。第一次清孔是冲孔至持力层并进入持力层达到设计深度要求时进行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基础,不能因为有第二次清孔而忽视第一次清孔的重要性,因为第一次清孔吸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把绝大部分沉渣吸出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利用导管进行清孔,吸力要小得多,目的是清除在下钢筋笼和导管过程中沉淀到孔底或是被钢筋笼碰撞而掉下去的泥块沉渣。在清孔过程中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9、钢筋笼制作的技术要求主要是:①钢筋笼直径应符合设计尺寸;②每节的长度不宜超过9米,也不宜短于5米,因为过长则吊起时易弯曲变形,过短则增加焊接时间,对成桩的质量不利;③使用法兰接头导管时,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根据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以防导管挂钩造成钢筋笼上浮;④制作好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场地,堆高不得超过两层。⑤钢筋笼应逐节吊装,孔口焊接,钢筋笼主筋焊接方式为立焊,要求施焊人员具备相当高的焊接工艺水准,方能保证焊接质量。⑥钢筋笼在下笼过程中应从速,一般桩孔应在2—4个小时内完成。10、水下混凝土浇灌的要求首先,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此外,根据灌注桩的特点,水下混凝土还需控制:①初凝时间:这个指标对于灌注桩非常重要,一般要求所提供配比的初凝时间是实际浇灌时间的两倍,否则容易在浇灌过程中出现导管凝死等事故。②良好的和易性:含砂率宜为40—45,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有条件时可采用二级配,要求坍落度180-220MM之间,当坍落度小时,易堵塞导管,坍落度大时易发生离析。以上技术要求应在混凝土供应合同中予以明确。①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桩底的沉渣厚度与泥浆技术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应再次清孔。②开始浇筑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并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标 0.8M以上,当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说明混凝土压力已等于或小于其在桩内顶升的阻力,此时应提升导管;若需提高0.5-1.0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则此时应拆除一些导管,减小导管在混凝土的埋深,使动力重新大于阻力。③导管埋深宜为2—6M,导管的埋深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利的,埋深太大容易发生砼凝住导管的断桩事故,埋深太浅容易冲翻孔内砼顶面而将沉渣泥浆卷入,造成夹泥至断桩,也容易发生将导管拔出砼的事故。因此,应做到勤提勤拆,不能出现一次拆十几米的情况。④控制好最后一次的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 必须保证凿除泛浆高度后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⑤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桩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做好施工记录,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要记录在案。
投稿、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fengdi35

点击全文阅读